周末,我和外婆一起上街去玩。我們倆在公交站臺等了一會兒,公交車就緩緩地駛進停靠站,我們依次刷卡上車,選了個二人座坐下。 “40年前,我們出門那是全靠兩條腿啊,我外婆家在莆田,為了趕去吃個飯,天不亮就要起來走了。”外婆自言自語地說。 “就是就是,當然除了雙腳,還有公交車,不過那時公交車班次很少,我記得莆田的公交車殘破不堪的,而且還是通道車。坐在后面還害怕被甩出去呢?”外婆的話還沒說完,一位老爺爺就忍不住插話了。 老爺爺說得正起勁時,一位老奶奶搶過話茬道:“現在人們出行的方式多種多樣,什么私家車、出租車、滴滴打車、現在還有共享單車、共享汽車,我倒還是覺得公交車方便。” 公交車上的叔叔也加入了討論中:“是啊,現在公交車是人們出行的不二選擇,它低碳環保,經濟舒適,經過幾代莆田公交人的努力,莆田公交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從幾輛車發展到現在的幾千輛車;從有人售票發展到現在的無人售票;從普通公交車發展到現在的舒適空調車。” 叔叔接著說:“現在啊,村村通公交,鎮鎮有公交也不是稀奇的事;惠民政策也不斷出臺,從分站買票到一票制,打折力度也層出不窮,70周歲以上老人免費,學生卡4折,像你們這樣的老年人,乘個公交去莆田玩玩都不花錢了!” “哈哈哈……” 公交車繼續行駛著,車上的乘客也越來越多,一位刷著手機的小姐姐說:“特別是2008年快速公交的出現更讓我們感受到公交帶給我們生活質的飛躍,現在的公交車寬敞明亮,在網絡時代遍布的時候,莆田公交與時俱進,為民著想,現在還嘗試手機支付功能,多方便。” 到站了,我和外婆下車了,可車上的討論還未停息…… 牽著外婆的手走在繁華的街上,公交車的變遷折射出祖國的高速發展,見證了人民生活的日新月異。我們應該更努力地學習,將來由我們綻放精彩…… 文|秀嶼區埭頭第二中心小學五年(1)班小記者 林冬冬 指導老師 林金集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