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近棲隱古橋,感覺穿越了。目測橋面約有30米,高10米,寬約4米,半圓拱跨在溪上,沒有一根橋墩。據史料記載,這座古橋為明萬歷十九年(1591年間)邑人陳永祥重建,是一座石拱干砌單跨橋。從古橋上往下探,溪水垂落進潭里,像是玉珠接連不斷入玉盤。據附近的村民介紹,今年水勢小,氣勢顯得“小家子氣”,但水量大時,瀑布垂掛、嘩嘩墜潭的撞擊聲,響徹夜間村落。
西隱古橋與古驛道相連,舊時是西天尾鎮象峰村古道的一部分,也是莆田、閩南地區往福州,或是進京的重要通道;如今古橋成為村民們來回溪兩岸的小捷徑,更是游人來此游玩休憩的好場所——在古橋正上方,有座更大的“石拱橋”——“石盤渡槽”為它“擋風遮雨”。
“石盤渡槽”石拱橋建于1972年,是外渡引水工程,全長100米,高28米,半圓拱跨度達40米。從棲隱古橋抬頭仰看,“石盤渡槽”如同一片大帶子從身后到頭頂再延伸至對岸,沉得古樸的石塊似乎要掉落,卻又讓人充滿了科幻感。在“渡槽”側邊,“石盤渡槽”和“莆田縣黃石公社民工團建”的字樣還清晰可見。
緊挨在這兩座石橋邊上的是一座跨度更大的現代公路橋——象峰大橋。該橋落成于2006年,由8根30多米高的水泥立柱,從谷底沖天而起,支撐著的100多米長雙車道橋面,該橋已成為九華游覽區的旅游線路。
三座橋,老中青,一座比一座高,一座比一座寬敞、堅固,從高到低,層層“呵護”,述說著歷史的變遷、時代的發展、山村的“蘇醒”。這里的山,綠意盎然;這里的水,清澈香甜;這里的空氣,清新可沁;這里的聲音,攝入人心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