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有多大,舞臺就有多寬。12月7日晚上,莆田二中在學校體育館內舉行了“傳統文化”莆仙戲進校園暨“課本(心理)劇”表演大賽。福建省藝研院副院長,福建省劇協青年藝術委員會主任白勇華、莆田藝術學校校長王少媛,莆田二中黨委書記兼校長曾加華、黨委副書記許家豪與全校近兩千名師生一起共享了這場文化盛宴。
看莆仙戲 鄉韻悠揚
莆仙戲是福建省傳統地方戲曲劇種,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。為傳承戲曲藝術,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加深學生對莆仙戲的了解,本次演出活動邀請到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、莆田藝術學校校長王少媛參加,她首先對莆仙戲的歷史作了簡單介紹,然后重點講解了特色樂器、傳統劇目、角色行當等戲曲知識,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。而后藝術學校的學生們表演了他們精心編排的莆仙戲傳統折子戲《春草闖堂》、“抬轎”選段和戲曲《武魂》等片段。悠揚動人的唱腔、真實細膩的表演,贏得了臺下師生們的陣陣喝彩,讓師生們近距離感受到了莆仙戲的典雅古樸,營造了濃厚的戲曲傳承氛圍。
高亢激昂的唱腔,飄逸俊美的扮相,大氣細膩的莆仙戲演繹,讓師生零距離領略莆仙戲的藝術魅力,享受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視聽盛宴,現場掌聲、歡呼聲不斷,校園內一片沸騰。 這次活動,莆田藝術學校用實際行動踐行莆仙戲的推廣普及工作,將莆仙戲曲藝術融入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,讓中小學生們認知本土文化,感受莆仙戲傳統藝術魅力,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,參與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。
賞課本劇 好戲連臺
《儒林外史》中的《范進中舉》、魯迅的《紀念劉和珍君》、莫泊桑的《項鏈》、趙樹理的《小二黑結婚》、杜甫寫的《石壕吏》等課本中耳熟能詳的故事,被學生們請上了舞臺。這里有天馬行空的想象,有經典名著的演繹,有為生活努力奮斗的小人物,嚴肅與歡樂交織,把同學們不俗的演技展現得淋漓盡致。 在整個演出前的準備過程中,從劇本的編寫、PPT的制作,道具的準備,到演出人員的臺詞準備、試演,都凝聚著學生們的心血,同學們從戲劇文學的角度拉近了與課本的距離,讓觀眾看到作品中透露的鮮明的現代文學意識,通過演繹揭露社會黑暗、反映道德倫理、表現英雄主義,尤其是通過歌頌忠良、鞭撻奸佞,傳達了民族風骨、民族精神。 據了解,為了大力弘揚莆仙優秀傳統文化,保護傳承好莆仙戲這一古老劇種,激發學生熱愛鄉土藝術,培養鄉土情感,2012年初,中共莆田市委宣傳部、莆田市教育局聯合啟動“莆仙戲進校園”試點工作,并取得顯著成效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有40多所小學成為“莆仙戲曲進校園”試點學校,形成學校藝術教育工作一大特色。 |